您的位置: 旅游网 > 明星 >> 赵雷

中国敢跟日本打一场经济战的真正实力在哪里2020年

发布时间:2020-02-21 23:09:22

[中国教育报]“入侵”课堂 大学如何应对?

近日,在上海多所大学看到,课堂上不少学生是“控”,上课时间也忍不住玩起。(包括平板电脑等便携式上终端)“入侵”课堂,很大程度上改变着大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校园学习风气。

课堂上常见学生在玩

走进上海的D大学,发现图书馆一楼自修室里总共百来名学生,目光对着屏幕的有两三成。工商管理学院研一学生陈婕(化名)眼前摆着《微观经济学》等教材,而她坐下来的第一件事不是打开书,而是用上。她说:“我习惯先上一会儿,然后再学习。”

在今天的大学校园里,学生使用上早已司空见惯。据教育部2011年对上海18所高校的调查显示,上海有73.0%的大学生通过上,上平均时间为每天71.46分钟。其中,87.7%以娱乐放松为上主要目的,81.0%为了获取信息,71.6%为了交流沟通,仅有49.8%为了学习科研。

在D大学服装艺术学院大一的造型艺术课上,发现,靠窗的9名同学中有4人使用过,有的在桌面以下偷偷用,有的则毫不避讳举得较高。

来自湖南长沙的小方同学告诉,她还是“比较给老师面子的”,没有一上课就用,而是过一会儿才拿出来。她说:“一直有人在、飞信上找我,我知道可能会影响听课,但也顾不了那么多。一天里,我大概有三四个小时在用。”

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与科学文化研究院院长江晓原分析道:“‘入侵’课堂是近年的事,差不多与微博的兴起同步,现在很多老师已见怪不怪了。”

生活的必需还是虚假的满足?

对很多在校大学生来说,已成为生活中不能缺少的东西。陈婕说:“我自修一个小时就要用上一会儿,主要是上、人人,看。上课的时候也会看。我从大一就这样,有时会自责,但是控制不住自己。”

D大学教师李军平认为:“我们是‘211工程’大学,学生有较强的自制力,多少还好一些。据我了解到的情况,在部分二本、高职院校,学生上课时用的现象更严重,几乎泛滥成灾。”

不少教师认为,把学生的时间“撕裂”成碎片,阻断了他们的连续性思考,影响人格养成与学业发展,值得高度警惕。

江晓原认为,不少大学生以为上了微博就拥有了话语权。这完全是错觉。必须有一定数量的人在听你说,才形成发言权,否则跟在家对着墙说话有什么区别?大学生损耗自己的时间精力去围观、转发、评论,基本是瞎起哄,徒然化作运营商的点击率,只得到虚假的满足。一天对每个人都是24小时,花在上的时间多,用在学习上必然就少了,非常不划算。

作为一位需要管理科学史系官方站和个人博客的学者,江晓原却让电脑每天大部分时间不联,只有在必要的时候,才上收发邮件、查阅资料。他说,越是在信息泛滥的时候,越是要有意抵制垃圾信息。

高校须进行有策略的引导

上海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副院长李梁也是一名大学生的家长。不管对自己的女儿还是学生,他所做的更多是劝说,要他们尽量少用,有所节制。

“在大学里,对于如何引导学生合理使用、少用,目前基本停留在老师的课堂管理方面,即要求学生上课时不能使用,除此尚没有其他更得力的举措。”李梁说。

江晓原表示,让学生少用、在课堂上不用,只能是循序渐进地引导,而不能强制规定,否则年轻人出于逆反心理,会加倍地沉溺其中。他现在会通过发表专栏文章、为学生开设讲座等形式,告诉大学生控制使用的必要性,帮助他们认识新媒体的两面性,从而自觉控制上的时间。

去年9月,在上海交通大学新生开学典礼上,上海交通大学数学系教授蔡申瓯向一万名新生郑重建议:“不要让控制了你们的生活和时间。醒着的时候把关一两个小时,不分心地思考一些问题,专心地深入一些知识,静静地体会一下情感的波动,还是很有意义的。”

教育部“全面提升大学生络素养的方法研究”课题组组长、上海市教卫党委副秘书长曹荣瑞认为,的使用频率和方式是大学生络素养的有机组成部分,仅靠学生自律、单个任课教师的管控是不够的,有必要进行有策略的引导。比如根据不同的学段和专业,将包括使用在内的络素养教育纳入常规课程,开设公共必修课,通过课堂主渠道加以呈现,教育大学生增强络信息识别能力,合理使用。

来源:《中国教育报》 2012.12.03 第02版

原文:“入侵”课堂 大学如何应对?

宝宝健脾的食疗

盆腔炎怎么治疗最佳

人流后恢复要多久

有时心绞痛是什么原因

冠心病的治疗免费咨询

经间期出血吃什么药物
气血虚痛经怎么治疗
子宫内膜炎的治疗方法
性交后出血怎么回事
经期不准该怎么办
猜你会喜欢的
猜你会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