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金将坐吃山空人社部称完全可保证按时足
中国商报/中国商网(记者 王立芳)4月23日,人社部召开2019年第一季度新闻发布会,针对有研究机构发布的“2035年养老保险金将要用光”的预测,养老保险司司长聂明隽回应称,完全能够保证养老金的长期按时足额发放。他表示,通过一系列应对措施,“我们对化解未来的支付风险是有准备的,制度的可持续发展是可以保证的。”
CNSPHOTO供图
养老保险面临“坐吃山空”危险
目前,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据了解,2018年末,全国60周岁以上人口总数为2.49亿,占总人口比例的17.9%,其中65周岁以上人口为1.67亿,占总人口比例的11.9%。老龄人口数量进入快速增长阶段,人口抚养比加速下降,这将直接对养老保险制度的财务可持续性造成挑战。
上个世纪90年代,我国养老保险的抚养比是5:1,即大概5个缴费者赡养1个离退休者。但是到了2018年底,这一数字已经下降到2.66:1。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日前发布的《中国养老金精算报告2019-2050》测算结果显示,2019年将由接近2个缴费者赡养一个离退休者,到2050年前后几乎是1个缴费者需要赡养一个离退休者。2019-2050年,全国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当期结余在勉强维持几年的正数后,将开始加速跳水,赤字规模越来越大,到2050年,当期结余可能达到负11.28万亿元。
该报告进一步分析认为,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到2027年有望达到峰值,然后开始下降,到2035年有耗尽累计结余的可能性。此外,各省份养老金的当期结余也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的情况。该报告预估,广东将以高达2000.7亿元的2019年当期结余排在第一位,几乎等于排在第二到第十位的省份,即北京、湖南、四川、福建、云南、贵州、新疆、安徽和天津的当期结余的总和,而当期收不抵支的省份则会高达16个。
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副理事长王文灵指出,针对精算报告显示未来养老金存在支付缺口的情况,无论是现有结余资金规模还是储备基金累计规模,都不够充足。
此消息一出,不少人关于养老的敏感神经再次被拉紧。因为即使是年纪最大的80后,到2035年依然没有超过退休年龄。有人开始为自己未来是否能够足额领到养老金产生担忧,不过也有观点认为,报告所谓的“2035年养老金将用光”,只是研究机构的一种判断,并且这种精算结论,是在假设多种政策保障措施或者积极因素不存在或保障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做出的,如果把降低社保费率、中央调剂制度、财政投入等积极因素和保障条件充分考虑在内,也会得出另一种精算结果或预测性结论。
应对措施积极推进
此次人社部公开回应养老金问题,相当于给公众吃下一颗“定心丸”。同时,一系列积极、综合、科学的应对措施也正在实施中,确保养老保险制度健康平稳运行。
首先,通过实施降低社保费率综合政策,做大养老保险的“蛋糕”,形成企业发展与养老保险制度发展的良性循环。今年4月10号,国务院印发了《降低社会保险费率综合方案》,其中两项重要政策就是降低养老保险的单位缴费比例和调整个人缴费基数的上下限,在减轻企业社保负担的同时,降低参保缴费的门槛。此举有利于提高企业和职工的参保积极性,将更多职工纳入到养老保险制度中来。
聂明隽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结构性矛盾问题是养老保险运行的主要矛盾。对此,从去年下半年起,中央开始通过实施基金中央调剂制度,均衡地区之间的养老保险负担,帮助困难地区确保发放。
其次,不断增加战略储备基金,今后还将继续做大做强。据介绍,从本世纪初开始,国家就建立了战略储备基金,采取多种措施,不断扩大基金规模。目前,全国社保基金已有两万亿左右的战略储备,而且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的工作已经启动,今后还将继续加大划转力度。此外,各级财政对基本养老保险的资金投入也在逐年增加。今年中央财政安排企业养老保险的预算资金达到了5285亿元,同比增长9.4%,地方财政也相应做出了资金安排。
基金投资运营和监督管理工作进一步推进。人社部新闻发言人卢爱红介绍,人社部已经会同相关部门,明确了2019年和2020年启动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委托投资的省(区、市)名单。截至一季度末,17个委托省(区、市)签署的8580亿元委托投资合同中已有6248.69亿元到账投资运营。
除了上述应对策略,养老保险的其他改革也正在稳步推进。聂明隽表态,人社部将会同有关部门采取综合措施,积极稳妥地开展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加大基金中央调剂力度、不断提高统筹层次、加强基金监管等,同时不断加强制度的自身建设,使制度内在的多缴多得、长缴多得的激励约束机制更加健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