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旅游网 > 明星 >> 潘长江

地方举债难控的四大缘由

发布时间:2020-11-18 16:57:10

地方举债难控的四大原因

杨国英

如果是企业融资,那么其必然会权衡融资范围、融资本钱与企业收益的匹配度,而金融机构亦会根据企业的经营现状和信用记录,从而考虑是不是满足其融资需求。

可是,地方政府显然远非企业可比,其挟政府信用可以随意转换资产存量,和保增长的正义口号,可以在行政主导型投资效力益发趋低、地方债务存量企高不下的情况下,持续增加其举债规模。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我国政信合作余额为6548.14亿元,同比增长160.85%。与此同时,今年一季度我国城投债累计发行2831亿元,同比增长亦高达104%。

一季度我国政信合作余额,和城投债发行范围,同比增长均呈倍数扩大的态势,充分表明在银行信贷延续遭受抑制的情况下,地方政府的举债渠道已作调剂,政信合作和城投债已成为满足其融资需求的主要通道,而自去年初至今政信合作和城投债规模的加速放大,则更表明当下地方举债冲动已呈失控之势。

尽管,去年底财政部等4部委针对“政信合作”,及时发布了《关于制止地方政府违法违规融资行动的通知》,以便对政信合作及时踩刹车,但从今年一季度的情况看,这不仅没有取得实质效果,而且政信合作余额却呈不减反增的态势。

那么,地方政府究竟意欲何为?又是何原因导致了地方政府举债冲动难控的格局?通过对地方政府的投资需求、存量债务压力、政府信誉优势,以及关联人利益进行解读,我们对此构成更为全面的了解。

之于投资需求而言,在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长延续震荡下行之下,地方政府“保增长”的压力延续加大,而在这一大前提之下,相较2010年之前,我国地方政府的土地出让金收入在大幅降减,而保障房等民生支出又在大幅上升,故而在整体可支配财力明显减少的情况下,地方政府为了达到“保增长”的目标,明显有延续加大行政主导型投资的需求,而加大行政主导型投资,则又会必定导致地方政府加大举债规模。

之于存量债务压力而言,在近两年地方政府整体债务并未实质减少(2010年为10.7万亿元)之下,仍呈巨量范围的地方存量债务,除部份政策许可进行债务滚转(或展期)外,相当一部分债务已进入偿还高峰期,特别是以城投债、政信合作情势存在的存量债务,更存在刚性兑换的压力,在这类格局之下,地方政府明显需要通过持续举债以便“借新偿旧”。

之于政府信誉优势而言,与市场化的企业相比,地方政府融资明显更具信誉优势,这类信誉优势的背后,不但存在直接的或间接的地方财政担保,更存在可以随便转换的土地等资源的有形资产担保。正是基于这一因素,地方政府才敢于在存量债务高企的情况下,延续增加举债规模,而亦因为此,金融机构亦才勇于在相关监管部门的禁令之下,违规(或变相)满足地方政府的举债需求。

之于关联人利益而言,其实,近年来在基础设施建设已相对饱和之下,地方政府投资冲动之所以仍难消退,除与“保增长”的政绩诉求相关外,还与部份地方政府主政官员的关联利益有关。尽人皆知,在地方政府财政预决算体系仍不健全、招投标仍存在情势(或实质)的不透明之下,地方政府通过延续举债,不但可以推动相关行政主导型投资,从而既可实现“保增长”的短时间政绩,更可以由此为关联人的利益输送提供便利。

基于上述四大原因,地方政府当下持续大规模举债,不但其动力和手段均仍然存在,而且金融机构和投资者更基于对地方债务背后的政府信誉担保,不仅不会排挤地方政府发行的城投债和政信合作类理财产品,反而会追逐投资。

从2010年催促地方政府清理地方债务平台至今,监管层对地方举债冲动的抑制,可谓一直在强化,但因对地方举债冲动背后的结构性成因,缺乏相对系统的考量,导致实际效果一直难以彰显。

之于当下而言,针对地方举债冲动持续难控的格局,我们有必要尽快形成系统思维,以对其进行系统破解——应结合地方负债率、环评指数,以及创新指数等,对地方的经济增长形成更加科学、更加长效的评估机制;应对各地负债率,以及相关的银行贷款、城投债、政信合作的额度、本钱、期限等内情,形成定时发布的公开机制;另外,还应在预算法修改完善的条件下,尽快以更公然、更透明的市政债,全面取代当下的政信合作和城投债,从而进一步规范地方政府的举债机制。

碧凯保妇康栓多少钱一盒
小儿积食发烧怎么办
希爱力
宝宝腹泻能吃什么
肺癌如何治疗
猜你会喜欢的
猜你会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