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旅游网 > 明星 >> 陈坤

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英山县畜牧业绿色

发布时间:2020-05-08 17:43:48

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英山县畜牧业绿色发展规划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英山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县政府有关部门:

《英山县畜牧业绿色发展规划》已县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2016年7月19日

英山县畜牧业绿色发展规划

为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增进农业经济快速发展,加快脱贫奔小康步伐,根据英山地理环境和畜牧资源现状,特制定本规划。

1、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1)指导思想 。

深入贯彻党的10八大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牢固建立生态文明理念,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主题,捉住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建设机遇,坚持产能为本、保育优先、创新驱动、依法治理、保障安全的指导方针,加快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生态保育型农业,切实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重视提高质量和效益,确保畜产品供给、质量安全和农民延续增收,努力走出一条英山特色畜牧业可持续发展道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实保障。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市场主导。始终坚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主体地位,加快龙头企业建设,鼓励新型畜牧经营主体发展壮大,完善市场信息络,引导市场主体运用期货、保险、银行信贷等金融工具规避畜牧业市场风险。

2.坚持生态先行。严格保护农业生态资源环境,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大力发展循环农业生产模式和健康养殖,加大病死动物的无害化处理力度,加快实行畜禽范围养殖场污染治理工程,提高废弃物综合利用水平,实现畜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3.坚持法治为本。进一步完善畜牧业相干法律法规,全面提高依法行政水平,认真履行市场监管、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职能,使英山畜牧业发展始终不偏离法治的正确轨道。

4.坚持科技创新。面向市场和科技发展的新动向,以高新技术为支撑,加速科技成果的推广转化,提高畜禽良种率,完善重大疫病防控和畜禽产品质量安全的技术支持体系。大力推行标准化和实用技术,进一步提高标准化和产业化水平,实现向技术集约型产业的转变。

二、发展思路和发展目标

(一)发展思路。

按照英山农村经济发展总体目标,结合畜牧资源和养殖特点,确立我县畜牧产业发展方向。一是控制猪禽发展,适度发展牛羊,发挥牧草资源优势,走“节粮型”畜牧业发展之路;二是抓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发展生态养殖,走绿色畜牧业发展之路;三是抓畜牧龙头企业发展,创建地方品牌和特色产品,把生态养殖与农业观光旅游相结合,走特点畜牧业发展之路。

(二)发展目标。

到2020年,全县畜牧业可持续发展获得初步成效,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明显

。畜牧业发展方式转变获得积极进展,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结构更加优化,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高,畜牧业资源保护水平与利用效力显著提高,畜牧业环境突出问题治理获得阶段性成效。全县畜牧业供给保障有力、资源利用高效、产地环境良好、生态系统稳定的现代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新格局基本确立。

1.主要经济和技术指标

到2020年,全县肉牛存栏5万头、出栏2万头;肉羊存栏20万只、出栏25万只;生猪存栏15万头、出栏20万头;家禽存栏200万只、出栏250万只,禽蛋2万吨。畜产品加工能力10万吨,相干产业系列产值到达50亿元。严格控制畜禽养殖范围,减少猪禽养殖量,适度增加牛羊养殖量,重点提高科学养殖水平,增强畜产品加工能力,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增加畜牧业经济效益。

2.重点建设项目

(1)良种繁殖基地建设。重点建设种牛场和种羊场。

(2)草场建设。实行退耕还草,改良天然草场。

(3)畜禽标准化示范场创建。全县畜禽规模养殖场100%达标。

(4)饲草基地建设。扩大基地饲草种植面积,实现秸秆回收利用,建设饲料饲草生产与加工企业。

(5)畜禽及畜产品加工基地建设。发展投资规模千万元以上畜产品加工企业。

(6)畜禽粪污资源化综合利用。建设有机肥生产基地。

3.绿色创建计划

(1)制止养殖区实现全部关停。到2016年9月底,制止养殖区内全面退出养殖,养殖场100%关停、撤除、搬迁。

(2)非禁养区得到彻底整治。限制养殖区和适合养殖区内严格控制新建、扩建各类畜禽养殖场。已有养殖场坚持农牧结合、种养平衡的原则,控制单位土地面积的畜禽养殖量,落实污染防治措施,实现污染物资源化综合利用或达标排放。

(3)养殖总量得到有效控制。依照猪禽只减不增,牛羊适度发展的原则,全县生猪出栏控制在20万头以内,家禽存栏控制在200万只之内,肉牛出栏控制在2万头之内,肉羊出栏控制在25万只之内。

(4)生态循环养殖得到全面推行。按照农牧结合、资源利用的整体发展思路,畜牧业绿色发展的生态循环养殖模式得到全面推行,到2020年生态循环养殖达到80%以上。

3、畜禽养殖区域布局

按照全县“3区”划分原则,综合斟酌各地农业资源承载力、环境容量、生态类型和发展基础等因素,将全县划分为猪禽养殖区、牛羊养殖区、生态养殖区。因地制宜、适度范围、梯次推动、分类施策,肯定不同区域的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方向和重点。

(1)猪禽养殖区。

全县平畈及丘陵地区为猪、禽主养殖区。坚持生产优先、统筹生态、种养结合,推广适度规模化畜禽养殖,在确保畜产品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的条件下,保护好农业资源和生态环境,实现生产稳定发展、资源永续利用、生态环境友好。

(二)牛、羊养殖区。

以全县中低山区为牛、羊主养殖区,畜牧生产特色鲜明,但生态脆弱,资源环境承载力有限,畜牧基础设施相对薄弱。要坚持保护与发展并重,发挥优势、取长补短,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生产、生态互利共赢,推进草食畜牧业发展。

(三)生态养殖区。

除制止养殖区外,在限制养殖区和适宜养殖区内,大力发展黑土猪、黑山羊、茶乡鸡的适度范围生态养殖,把生态养殖与农业观光旅游相结合,实行畜牧业绿色发展规划,实现生产、生活、生态互利共赢。

四、工作重点

(一)优化发展布局,稳定提升畜牧业产能。

优化发展布局,在畜牧业生产与水土资源匹配较好地区,稳定发展以生猪、蛋禽为特色的畜牧业生产;在资源过度利用和环境问题突出地区,实行适度限养或禁养,采取调整结构、治理污染等措施;加大畜牧业生态建设力度,坚持因地制宜,宜牧则牧,逐渐建立起畜牧业生产力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匹配的现代畜牧业生产新格局。

推进生态循环畜牧业发展,调剂种养结构,推动农牧结合、林牧结合和秸秆“过腹还田”发展草食畜牧业;支持苜蓿和青贮玉米等饲草料种植,展开粮改饲和种养结合型循环农业试点,增进种养循环;推行勤俭型农业技术,发展“猪沼茶”、“茶乡鸡”等生态循环农业模式。

(2)治理养殖污染,改良畜牧业生态环境。

加强畜禽养殖污染防控,综合治理畜禽养殖污染。科学公道使用投入品,减少畜牧业内源性污染;支持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开展标准化改造和建设,实行雨污分流、粪污资源化利用,提高畜禽粪污搜集和处理能力。到2020年规模化养殖场粪污基本资源化利用,实现生态消纳,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率到达90%以上。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制止养殖区,依法关闭或搬迁全部畜禽养殖场;限制养殖区和适宜养殖区,控制养殖规模,全面完善污染治理设施建设;严格规范兽药、饲料添加剂生产和使用,健全兽药饲料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加强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开展“黑土猪”、“黑山羊”、“茶乡鸡”的专项保护和开发利用,完善资源监测预警体系。

(3)实行多元开发,提高规模化养殖水平。

通过政府推动、示范带动、效益推动和对外招商等行为,鼓励和支持各行业、各部门和各种经济成分积极参与畜牧业生产。

依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互利多赢”的原则,鼓励成立养殖协会和畜牧专业合作组织,根据当地产业发展规划,指点和组织生产,实现养殖管理、物资供应和技术服务高效对接,发展“龙头企业+基地+农户”和“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农户”产业化经营模式,使养殖、加工、销售有机链接,实现畜牧业增效、农民增收。

(4)突出开发生态养殖,推动绿色畜牧业发展。

抓好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养殖环境和生产条件,发展低碳节能、生态环保养殖,推动畜牧业绿色发展。推广肉牛“165”、山羊“1235”、生猪“150”、生态(茶园)养鸡“1553”等高效生态健康养殖和标准化规模养殖模式。建设良种繁育体系,推行高效养殖技术,培植规模养殖大户,科技示范带动发展,提高科学养殖水平。支持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发展,创建自主品牌和地方特色产品,推动畜牧产业化快速发展。

5、保障措施

(1)加大执法与监督力度,建立市场化资源配置机制。

落实畜牧资源保护、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等各类法律法规,健全执法队伍,整合执法气力,改善执法条件,加强部门联动执法,依法重办畜牧资源环境违法行为。展开相干法律法规履行效果的监测与督察,健全重大环境事件和污染事故追究制度及损害赔偿制度。

建立市场化资源配置机制,推动畜牧业适度范围经营和低碳发展,健全畜牧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机制。培养从事畜牧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农业环境污染治理的专业化企业和组织,探索建立第三方治理模式和市场化有偿服务。

(2)加大投资力度,健全完善扶持政策。

健全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投入保障体系,扩大资金来源渠道,推动投资方向由生产领域向生产与生态并重转变。鼓励引导金融资本、社会资本投向畜牧业资源利用、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等领域,构建多元化投入机制。完善财政激励政策,将畜牧业环境治理列入重点领域,政府购买服务,推行第三方运行管理,成立农村环保合作社等方式,引导各方力量投向农村资源环境保护领域。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继续实行动物疫病防控、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能繁母畜补贴等扶持政策。研究畜牧业资源生态修复保护、畜产品产地初加工、优化粮饲种植结构等政策扶持措施,健全完善监督检查、绩效评价和问责机制,切实加强资金管理和提高使用效益。

(3)加强科技体制机制创新,增进成果转化。

创新养殖业科研组织方式,整合科研院所、高校、企业的资源和力量,建立畜牧业科技协同创新联盟。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吸引社会资本、资源参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科技创新。加强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环境治理、气候变化、生态保护等方面技术协同攻关,建立养殖业科技创新的绩效评价和激励机制。

按照“利益同享、风险共担”的原则,积极探索“项目+基地+企业”、“科研院所+高校+生产单位+龙头企业”等现代农业技术集成与示范转化模式。进一步加大基层农技推行体系改革与建设力度,建立科技成果转化交易平台,创新科技成果评价机制,对在畜牧业可持续发展领域有突出贡献的技术人才给予嘉奖。

(四)建立部门协调机制,完善政绩考核评价体系。

成立畜牧产业化领导小组和指导技术专班,建立由有关部门参加的畜牧绿色发展部门调和机制,加强组织领导和沟通调和,明确工作职责和任务分工,构成部门协力。创建畜牧业绿色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将资源利用、环境治理、生态保护等工作纳入乡镇政府目标制和绩效考核范围,对领导干部实行自然资源资产离职审计,建立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毕生追究制度,为畜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小孩不爱吃饭怎么回事
1岁宝宝吃甚么好消化
孩子脸色发黄
产妇的护理
宝宝积食咳嗽有痰
冠心病和心绞痛有哪些症状
老年性便秘治疗偏方大全
老人脖子疼僵硬怎么用药
猜你会喜欢的
猜你会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