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旅游网 > 明星 >> 宋茜

浅论十二经流注起源于手太阴肺经

发布时间:2020-01-11 18:07:54

摘要:《经络腧穴学》[1]将经络定义为运行气血、联系脏腑和体表及沟通全身各部的通道,是人体功能的调控系统。而所谓流注,即气血在一条经脉内运行(此为流)及从一条经脉注入另一条经脉(此为注)的过程。

经络理论是基础理论之一,经络作为气血运行的通路,一方面起运载气血、供养周身内外的作用,另一方面可以联系相表里的两脏腑,使表里脏腑的生理功能相互关联,病理相互影响。

作者简介

吕明圣,北京中大学东直门医院中医内科研究生,参与北京市共建课题两项,第一作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篇。

手足十二经如环无端,周流不息,《灵枢 经脉》记载其循行路线大致为:中焦 手太阴肺经 手阳明大肠经 足阳明胃经 足太阴脾经 手少阴心经 手太阳小肠经 足太阳 足少阴肾经 手厥阴心包经 手少阳三焦经 足少阳胆经 足厥阴肝经 肺中。那么,十二经流注缘何起源于手太阴肺经,而非其他十一经脉?笔者试分析总结如下:

1.手太阴肺经的生理结构基础决定

《经络腧穴学》[1]将经络定义为运行气血、联系脏腑和体表及沟通全身各部的通道,是人体功能的调控系统。而所谓流注,即气血在一条经脉内运行(此为流)及从一条经脉注入另一条经脉(此为注)的过程。

《灵枢 经脉》所言 经脉为始,营其所行 谷入于胃,脉道以通,血气乃行 ,点明通畅的经脉是气血运行的先决条件,在其后的文中详尽论述十二经脉的起止部位及循行路线: 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出大指之端...大肠手阳明之脉,起于大指次指之端...上挟鼻孔...胃足阳明之脉,起于鼻...入大趾...脾足太阴之脉,起于大趾之端...注心中...心手少阴之脉,起于心中...循小指之内...小肠手太阳之脉,起于小指之端...至目内眦...膀胱足太阳之脉,起于目内眦...至小趾外侧...肾足少阴之脉,起于小趾之下...注胸中...心主手厥阴心包络之脉,起于胸中...循小指次指,出其端...三焦手少阳之脉,起于小指次指之端...至目锐眦...胆足少阳之脉,起于目锐眦...入大指之间...肝足厥阴之脉,起于大趾丛毛之际...上注肺 。从这里可以看出,手太阴肺经起于中焦,十二经脉循从肺经始,终于肝经,气血最终经由肝经上注肺,形成了如环无端的十二经脉循行系统。

而《灵枢 营气》记载: 营气之道,内谷为宝...故气从太阴出,注手阳明,上行注足阳明...与太阴合...循手少阴...合手太阳...合足太阳...注足少阴...散于胸中,循心主脉...合手少阳...注足少阳...合足厥阴...下注肺中,复出太阴。此营气之所行也 。可见营气的运行路线与十二经脉气血流注路线相同,故可以推断十二经脉流注的本质是营气的运行。换言之,十二经流注即气血流注,也就是营气流注。

然而,《灵枢 经脉》虽记载经络流注顺序,却未明确点明这一 气血流通之环 的起点,仅以 谷入于胃,脉道以通,血气乃行 概述。笔者基于十二经流注即营气流注这一推断,认为营气的起源即十二经脉流注的起点。

营气的起源在中焦,《灵枢 营卫生会》中黄帝问岐伯 营卫之所行,皆何道从来?岐伯答曰:营出中焦 。脾胃为后天之本,中焦为气血生化之源,营气的生成依赖后天摄入的五谷饮食,而 人受气于谷,谷入于胃,以传于肺,,皆以受气,其清者为营,浊者为卫,营在脉中,卫在脉外 。饮食由口入于胃,经胃消化腐熟后由脾布散出胃,其清纯、精华者称为营气,故言营气出自中焦。营气质柔,在经脉内运行,参与化生血液;卫气质刚,在经脉外运行,主温煦护卫肌表。营气依《灵枢 营气》所载顺序依次通过十二经脉,输往四肢百骸、五脏六腑,周流不息,荣养全身,这与《灵枢 经脉》所载经络流注顺序是相同的。

经脉内的另一重要物质血同样在中焦产生。如《灵枢 决气》认为 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 ,《灵枢 邪客》亦言 营气者,泌其津液,注之于脉,化以为血,以荣四末,内注五脏六腑,以应刻数焉 ,而《灵枢 营卫生会》则提出 血之与气,异名同类 。综上,营气参与血的化生,与其关系极为密切,无法机械割离,常相伴并提、 异名同类 ,故营气也常被叫做营血、营阴。

据以上内容分析:十二经脉流注即营气之循行过程,而营气于中焦产生,此外经脉同样为血的运行通路,血亦在中焦产生,故中焦为十二经脉流注的源头。而十二经脉中与中焦通联的第一条经脉为手太阴肺经,《灵枢 经脉》记载 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 。基于这一生理结构基础,可以解释手太阴肺经为十二经流注之始。

2.肺脏的生理功能决定

2.1肺主气,是气血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

除肺经的循行基础外,与之配属的肺脏以其独特的生理功能,亦可帮助解释肺经为十二经流注之始。

人体生命活动的基础离不开气的运动,《难经》言 气者,人之根本也 ,而主司全身之气的即为肺脏,《素问 六节藏象论篇》言 肺者,气之本 ,《素问 五脏生成篇》说 诸气者,皆属于肺,此四肢八溪之朝夕也 ,都说明了肺主气的生理功能。肺主一身之气,营气的运行自然也有肺的主导作用。

肺主气还包括肺主呼吸之气,主要表现为宗气的作用。宗气是由水谷精气与自然界清气结合而生成[2],生于肺,汇聚于胸中称气海,如《灵枢 五味》记载: 其大气之抟而不行者,积于胸中,命曰气海 。宗气可以 走息道以行呼吸、灌心脉而行气血 ,如《灵枢 邪客》所言 宗气积于胸中,出于喉咙,以贯心脉,而行呼吸焉 ,宗气生于肺,故肺脏是气血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

2.2肺朝百脉、主治节,与气体在肺的交换过程有相通之意

肺脏还有朝百脉、主治节的功能,如《素问 经脉别论》言 食气入胃,浊气归心,淫精于脉,脉气流经,经气归于肺,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 ,李中梓在《内经知要》[ ]中对之注解为: 经脉流通必由于气,气主于肺,而为五脏之华盖,故为百脉之朝会。 又如《灵枢 营气》点明 谷入于胃,以传于肺,流溢于中,布散于外 ,同样强调肺布散诸气的作用。基于肺主气的功能,经脉流通首先归于肺、流注于肺脏,继而布散周身,即百脉朝肺,加之肺为相傅之官,主治节,血的运行需依赖气的统帅作用,肺脏可以助心运行全身气血,内而脏腑,外而四末,荣养全身。肺为百脉之朝会,又为相傅之官主治节,助心运行全身气血,故气血经脉流通首先归于肺脏。

此外,有学者[45]认为《灵枢 营卫生会》所言 中焦亦并胃中 上注于肺脉,乃化而为血,以奉养身 ,直接点明营气的化生与肺脏有直接关联,即水谷精微物质经肺脏才可转化为血从而传注全身,这和现代医学阐述的气体在肺的交换过程有相通之意,即右心室经肺动脉射血入肺部,在肺部毛细血管进行气体交换后,富含二氧化碳的静脉血转化为含氧的动脉血,方可以供组织细胞进行下一步新陈代谢。这也解释了既然经络是运行气血的通路,而脾胃既为气血生化之源,但十二经流注起始不在脾胃经,却在肺经。

综上,由于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动力,肺脏具有主司诸气、朝百脉、主治节的生理功能,营气的运行亦依托于肺的主导作用,肺生成的宗气 走息道以行呼吸、灌心脉而行气血 ,都可以进一步印证十二经流注起自手太阴肺经的合理性。

.肺属寅时,与辰脉配属相关

中医学的重要特色之一为天人相应,即认为人与自然界的万事万物可以通过某些现象相互关联,有学者[6]认为与时间关系密切,并将之称为 时间针灸 。在古今的医疗实践中,医家认识到经脉与一天的十二个时辰相关,即特定时辰治疗某些经脉疾病的效果更佳,前人依此创立了子午流注理论,后世亦有学者[7]据此制作了子午流注钟。

王洪图教授[8]称这种现象为时辰与经脉的配属关系,认为其实质是每值某经所配属之时,则该经功能活动相对旺盛,自身敏感性增加。若依次排列十二时辰与所配属经脉,可见其顺序为:肺经 寅时( 点到5点)、大肠经 卯时(5点到7点)...肝经 丑时(1点到 点),恰与十二经流注(营气循行)顺序一致。对于这一循环起源于何经何时,他认为《灵枢 阴阳系日月》已有点明: 寅者,正月之生阳也 ,且《史记 律书》[9]亦言: 寅言万物始生 ,说明寅主生阳,为生阳之气,故为十二辰之首,而与之配属的手太阴肺经则为十二经流注起源。

此外,《灵枢 营卫生会》言营卫运行的过程是 营周不休,五十度而复大会,阴阳相贯,如环无端,卫气行于阴二十五度,行于阳二十五度,分为昼夜,故气至阳而起,至阴而止 夜半而大会,万民皆卧,命曰合阴 ,营卫相伴相行,昼行于阳,夜行于阴,各二十五度后于夜半交会,营行脉内属阴,夜行于阴,为阴上加阴,若无气的推动无法运行。肺主一身之气,配属寅时,夜间功能活动相对旺盛,可以反证十二经流注从手太阴肺经开始,即《灵枢 营卫生会》所说的 太阴主内 。

十二经流注的问题在现今学界仍有诸多争论,如许龙泉[10]认为血脉有别于经络,用经络代替血脉不符合《内经》的宗旨;王鹏[11]等多位学者提出子午流注中辰脉相配的观点存在漏洞,如若十二经长度不一但所配属时辰均为一时(2小时),莫非在膀胱经等循行路线长的经脉气血运行的快,而在短的经脉气血运行慢?王鸿谟[12]则认为营气的流注为古人之设想,严重阻碍经络、针灸学说的发展,应重新评价。关于十二经流注的探讨可谓百家争鸣,但理论最终要付诸于实践,于实践中方可求真知。

参考文献

[1]黄建军等.经络腧穴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1.

[2]李建彦.经络气血相关的文献研究[D].长春中医药大学,2012.

[ ]李中梓.内经知要[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1.

[4]张光霁.论十二经脉气血运行始自手太阴肺经[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6,21(12):

[5]沈雪勇.手太阴肺经为何起于中焦?十二经流注何以始于肺经?[J].针灸临床杂志,1996,12(5):2 -2

[6]吴晓霞.《内经》时间针灸理论文献的整理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2.

[7]李文选.子午流注钟及其临床用应[J].宁夏医学杂志,1985,(4 ):

[8]王洪图,吴泽林.时辰与脏腑经脉关系之探讨[J].中国医药学报,1988, (2):

[9]司马迁.史记[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

[10]许龙泉.血脉有别于经络[J].江苏中医,2000,12:

[11]王鹏,潘荣菁,舒勤.子午流注质难[J].上海针灸杂志,2004,07:.

[12]王鸿谟.中华经络学[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6.

清热解毒,消肿散结之功效。用于热毒壅结所致痈疽疔毒、瘰疬、流注、癌肿等。

奥利司他胶囊功效
幼儿厌食怎么办
月经延长小腹痛
薏芽健脾凝胶亚宝药业
专为儿童研制的止咳药
猜你会喜欢的
猜你会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