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价虚高,板子不能只打医生
这几天看新闻,颇有胸闷气短的感觉。不知道究竟是空气不好,还是缺乏所谓正能量,反正这种谜之不对劲,给我带来了很大的困扰。每当喘不上气来的时候,我就去阳台上看看那口黑锅。双十一的时候,我像中邪一般也剁了一下手,但等到那口大锅送来的时候,我却不知道拿它怎么办,只好用来做拍照的道具。我们的直播之所以叫做“背锅侠”,就是这么来的。
圣诞前夜,央视播出了一档新闻调查节目。央视记者用了8个月的时间,对上海、湖南6家大医院进行跟踪暗访,揭开了药价虚高背后的猫腻。原来,很多医院里都活跃着一群医药代表,他们专门针对医生的用药量,给医生提供回扣。有的医生在三分钟之内,就收了四次回扣。
应该说,央视的采访还是相当扎实的。用半年多的时间磨一档新闻调查,这样的慢工细活,只有家底十分殷实才做得到。新闻本身问题不大,但某些网站把标题改成“你买药钱近半成他们回扣”,一下子就非常拱火。吃瓜群众当然很不满,医生群体同样也很生气,他们觉得媒体的板子打错了对象。有人发了一条很不正经的评论说,房价虚高都是售楼小姐的错,因为她们卖房也拿了回扣。你别说,这样的“找茬”还真的很形象。
有医生拿回扣,并不意味着所有的医生都拿了回扣,这个道理很简单。把行业里存在的不正之风,与行业整体形象区分开来看,这样显得比较理性。
如果因为回扣、红包现象的存在,就认为所有的医生都不干净,那你下回生病了恐怕就只能找兽医了。作为医疗工作者,也不要把自己和被曝光的医生划等号。哪个队伍里都有害群之马,你犯不着去做那个背锅侠。所以,大家都应该静下心来,多呼吸几口醇厚的雾霾,然后再去思考问题的症结所在。
虽然关注医疗体制多年,但说实话,我早就被一轮接一轮的医改给整懵圈了,好多问题都是一知半解。就我个人的理解,虽然有医生拿了回扣,但那并不是药价虚高的源头,倒更像是它带来的后果。批发市场上供货价格为5元的药品,政府招标采购的价格竟然高达50元,我只想问,负责招标采购的人难道被猪油蒙了心么,怎么能干出这种事来?而且还是在众目睽睽之下?你能说这里面没有腐败吗?
招标价和成本之间巨大的利差,给医药企业提供了充裕的施展空间,可以去润滑每一个环节。医生作为开药方的人,他们代替患者成了事实上的“消费者”,药品卖得好不好,他们说了算。所以,医生自然也就成了被围猎的对象。那么多医药代表成天“围”着你,说实话,能够不被回扣拉下马的医生,那绝对是特殊材料制成的,是纯纯的业界良心。但是,把医生群体长期置于诱惑之中,然后又对他们开展各种教育,我觉得并不是长久之计。荒诞的药品招标采购体制不变,以药养医的机制不变,回扣就会一直存在,你总不能把医生都关在笼子里吧?
央视报道播出之后,国家卫计委连夜表示“高度重视”,向上海、湖南两地派出了督查工作组,反应可谓异常迅速。上海也不敢怠慢,次日上午即开会部署排查和整改,三名涉事医生被停职接受调查,涉及药品也被停止使用,纪检部门同时介入。主管行政机构如此雷厉风行,应该为之鼓掌。但回扣问题会因为整改就迎刃而解吗?这个真不敢乐观。
为了解决药价虚高问题,医卫系统和一些地方也开始了新的尝试。比如公立医院药品采购实行“两票制”,剔除过多的中间环节,有利于降低药价。央视新闻里也提到,福建三明市推行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改革,起到了很好的效果,药品费用大幅度下降,医务人员收入明显提高,医保基金也扭亏为平。这些改革办法的实质,如果翻译成大白话,那就是大幅度挤压腐败空间,把灰色收入部分变成医生的正当收入。这就是好的体制的正向作用。
医务人员是宝贵的人才资源和社会财富。在医疗体制尚未理顺、医患矛盾还没充分化解的情况下,顶在一线的医生很容易受到社会的误解,遭受不公正的对待。媒体在披露医卫行业不正之风的同时,也要保护大多数医务人员的自尊心和积极性。即使是那些确实拿了回扣的医生,也要适当给机会、给出路。倒是那些负责药品招标的政府工作人员,真的应该好好倒查一下有无腐败问题,因为那才是药价虚高的源头所在。 以上就是关于“药价虚高,板子不能只打医生”的内容,希望大家看的开心,看的愉快,也希望大家能够积极的分享本网站,让更多的人看到本站的“药价虚高,板子不能只打医生”内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