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坚持大力推进茶叶标准体系建设
中国茶网资讯:从葱绿茶山走来,在小小茶乡起步,福建茶叶逐渐形成了庞大的产业体系,具备了较强的市场竞争力。这一成绩得益于多年来福建省坚持大力推进茶叶标准体系建设,致力打造一张健康、环保、绿色的产业名片。标准化为“闽系”茶业发展蓝图绘上浓浓的点睛之笔。
福建是产茶大省,武夷大红袍、安溪铁观音、福鼎白茶等8个茶叶产品先后成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品牌效益日益凸显,可谓“茶香四溢、誉满四海”。2012年,为了推动茶叶标准体系建设,助力福建茶业加快发展步伐,福建省质监局积极参与编写制定产业政策、制定相关标准、规划建设茶叶示范园,同时努力推动福建茶叶的国际标准化工作。
主动参与福建省政府、省人大关于茶产业政策编写制定工作。在已经出台的《福建省促进茶产业发展条例》和《关于推进现代茶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内容涵盖了茶叶种植、加工、销售等全过程的标准化管理事项,其中明确提出了“重点支持茶叶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制定茶叶质量安全地方标准”“促进茶叶标准化种植、加工”等7项涉及茶产业整体发展的细则。
随着相关政策的陆续出台,结合福建省茶产业发展的现状,福建省质监局根据茶叶生产的实际需要,组织制定了一批茶叶产品的省地方标准和国家标准。据统计,截至去年年底,该省已经制定了13个茶叶类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146个地方标准,其中《茶园水土保持技术规范》地方标准填补了我国该类标准的空白,《生态茶园建设规范》等地方标准也已进入了报审阶段。这些标准涉及到茶叶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形成了一个以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为主,地方标准、企业标准相配套的产业标准体系,既为企业按标准生产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保障,也为后续监管、打击产业产品的假冒伪劣行为提供了依据。
有了政策上的扶持,发挥标准引领作用,福建省质监局积极规划、建设了一批高质量、辐射广的茶叶示范区。据了解,福建省目前已建、在建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13个、省级示范区14个。产业标准化示范项目的实施,大大提高了福建茶叶生产的综合效益,促进了该省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平和白芽奇兰茶生产标准示范区实施标准化茶园管理后,积极推广采用高效低毒、残留量少的农药,摸索出一套用荧光灯诱杀害虫方法、并施用豆饼等有机肥、生物菌肥,在茶园套种经济绿肥和梯壁种植护壁作物,改善和保护了茶园生态环境,在茶园周围建立了生态林,将示范区建设与生态旅游观光旅游结合在一起。项目建设期间带动了平和县3000多公顷无公害茶园的建设,带动该县7000公顷茶园进入良性发展。该项目被国家标准委授予“全国优秀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
与平和白芽奇兰茶类似,华安的铁观音也逐渐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华安县质监局悉心筛选出铁观音茶叶企业作为重点培育对象,积极组织专家,深入华安县乌龙茶标准化示范区指导标准化工作开展,示范区通过验收后,已累计完成培训农户800多人,实现新增产值1.1亿元,年增长21.5%,带动农户年均增收1.5万元,有效促进了华安地方经济发展。
同时,为了进一步强化塑造福建茶叶的品牌形象,提升其国际产品地位,福建省质监局将其服务监管功能进一步深化,着力于推动该省茶叶的国际标准化工作。4年多前,福建省质监局专门拨款百余万元,分别组建了乌龙茶、白茶国际标准提案起草工作小组,专家组研究建立了茶类鉴别的数学模型,突破了茶叶只能靠感官审评的瓶颈,并于2012年承担了《乌龙茶》、《茶叶化学成分分类方法》和《白茶》3项国际标准制定工作。有专家表示,这是我国茶叶国际标准化工作的一次重大转折,扭转了我国长期以来在茶叶国际标准化工作中的被动局面,也充分肯定了福建省近年来在推动茶叶国际化战略方面的积极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