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互联网医疗离公众生活还有多远?
资料图。中新社 李晨韵摄
中新社北京8月13日电(记者刘育英)通过网络预约医院挂号,通过网络向专业医生咨询自己的病症,甚至通过专门的软件远程会诊,在中国已渐渐开始成为现实。尽管医疗行业是个门槛极高的行业,但互联网有可能重塑其资源分布。
登录知名医患平台“好大夫在线”,可以看到找大夫咨询、预约专家、海外就诊等栏目。点开著名的“北京协和医院”,有721位大夫在线。选择其中一位进行咨询,该网站将引导用户一一填写病症信息。一位主治医师近两周回复了67个问题。在该网站,协和医院52名咨询医生开通了转诊服务,1.9万多名咨询者成功转诊。
“好大夫在线”创始人王航认为,如何发挥线上优势,与线下的医疗机构展开合作是“好大夫”在互联网行业里的真正考题。“好大夫”在线上汇聚的10万名专家是其优势所在。
缓解医疗资源分布的不均衡,是开展互联网医疗的现实意义。仅以医生为例,腾讯研究院的一份报告称,据2015中国医师执业状况白皮书,中国有14.4%的医师每周工作时间在40小时以内,即每工作日低于8小时,结合中国目前近289万执业(助理)医师数量,至少有近42万医生能够在工作闲时进行分享。
2014年,国家卫计委发布关于推进医疗机构远程医疗服务的意见,对远程医疗的定义和服务边界做了清晰的界定。其中,提供服务的主体必须是医疗机构,信息技术起的是媒介作用。
鉴于中国社会日益老龄化,以及慢病人群逐渐增长,以“BAT”(阿里巴巴、腾讯、百度)等为代表的互联网公司纷纷布局这一市场,一手聚合用户,一手整合医疗资源。
百度医疗事业部总经理李政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说,2015年,百度医疗的主打产品“百度医生”免费为超过400万人提供了公立医院预约挂号服务;2016年又开展了在线咨询和问诊;现在已接入合作伙伴提供的12种服务,如远程影像解读、专家会诊、上门体检、慈善救助等。
阿里巴巴的主打产品则是“阿里健康”,提供网络医院、家庭医生、医药O2O和追溯平台等服务。通过智能硬件的接入,经用户授权后将健康信息提供给医生,作为医药健康管理的依据。
腾讯旗下的智能硬件产品“糖大夫”已经开始在贵州与贵州百灵一起合作推广。“糖大夫”产品负责人邱凯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说,“贵州模式意义在于通过智能硬件终端和互联网技术,在患者、医生、慢病管理产业间建立了连接”。
目前,中国互联网医疗还处在初创阶段,其模式主要有四种:在线问诊、医护上门、互联网多点执业、医疗设施分享。实践中,在线问诊已经大量涌现,但仍有潜力;医护上门处于起步阶段;设备分享也刚刚起步;互联网多点执业风潮涌现。
“医疗资源在整合的过程中,还需要明确的激励机制。医疗机构之间信息的互联互通标准也还需要进一步的建设和定义”,阿里健康副总裁马立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说。
李政还表示,“医疗数据还封闭在医院的信息孤岛中,医疗数据的价值没有被充分挖掘,商业医疗保险正在快速发展,但还尚未形成足够的规模”。
尽管互联网医疗进展远慢于零售、娱乐、教育等行业,但“互联网医疗处在启动期向快速发展期这个阶段转变,风一直都在,只是最近更理性了,我们认为未来的一两年移动医疗会继续呈上升状态发展”,咨询机构易观医疗研究总监姜昕蔚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说. 以上就是关于“经济观察:互联网医疗离公众生活还有多远?”的内容,希望大家看的开心,看的愉快,也希望大家能够积极的分享本网站,让更多的人看到本站的“经济观察:互联网医疗离公众生活还有多远?”内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