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治理水平增强服务效能重庆市探索建立社
本报记者李标洪通讯员李洋漆治建
重庆,山水之城、美丽之地。
近年来,重庆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要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把更多的资源、服务、管理放到基层的重要指示,聚焦社区服务供给、居民参与和社会协同等突出问题,健全完善社区治理体系,增能力、补短板,延续提升社区治理社会化、专业化、智能化、法治化水平,着力强化3基建设、探索3治融会、深化三社联动,不断提升城乡社区治理和服务效能,为服务全市改革发展大局进行了有益探索。
强化3基建设
优化社区治理工作格局
重庆市制定出台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加强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深化乡镇机构改革等政策文件,延续推动政府职能转变,构建社区治理工作新格局。
建立三级调和机构,统筹社区治理基本气力。市级层面成立全市城乡社区治理领导小组,由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担负组长,将社区治理纳入市级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年度重点工作考核目标。各区县、街镇相应建立领导调和机构,落实各个职能部门在社区治理工作中的工作责任和具体业务,形成权责分明、分工负责、齐抓共管的社区治理工作格局。社区层面积极推行民主协商机制,建立完善社区党组织领导,社区居民自治组织主导,社会组织、驻社区单位、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和居民代表等多方参与的社区议事协商平台。
规范3张工作清单,明晰社区工作基本职责。制定出台《关于切实减轻工作负担、加强工作保障、强化村(社区)服务功能的意见》和《关于进一步规范村(社区)证明事项的通知》,建立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自治事项清单、协助政府工作事项清单、负面事项清单三张工作清单。通过全面清理,自治事项清单主要包括22项具体工作;协助政府工作事项清单主要包括36项具体工作;负面事项清单严禁将自治组织纳入行政执法、拆迁拆背等8类事项的责任主体。同时,进一步精简35项社区证明事项,仅保存家庭经济状况、国内公民办理收养等10项证明事项。目前,自治组织整体负担减轻40%以上。
建立三级服务中心,完善社区服务基础平台。编制出台《重庆市主城区街道和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布点计划》和《城市社区设置规范》地方标准,积极打造5分钟居民基本生活圈和15分钟居民日常生活圈。主城区新建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建筑面积不低于2700平方米,其中,社区便民服务中心不低于800平方米。截至目前,全市800平方米以上的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共有885个。全面推行区县行政服务中心、街镇公共服务中心、社区便民服务中心三级服务中心建设,建立上下联动、联通、联系的运行机制,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社区服务资源得到有效整合,服务内容不断拓展,服务流程持续优化,办事效率不断提高,服务水平显著提升。
探索三治融会
提升基层社区治理水平
重庆市坚持居民群众的主体地位,以自治为基础,以法治为保障,以德治为引领,探索创新三治融会,全面提升社区治理水平。
着眼自治有力,深化居民自治实践活动。全面推广南岸区三事分流工作经验,实现大事政府快办、小事协商共办、私事群众自办。截至目前,通过三事分流工作机制共解决大众反应问题58万余件,化解群众矛盾23万余件。稳步推动社区协商,全面建立协商事项清单,规范协商程序,在实践中总结出群众说事、干部问事、集中议事、合力办事、民主评事的5事工作法和逢十协商日等协商制度,建立百姓管家百姓会客厅等协商平台,有效保障了大众参与社区公共事务的权利。在老旧住宅区推行自治式物管,居民自主成立楼栋自治管理委员会,通过民事、民议、民定肯定收费和服务标准,极大地改良了老旧住宅区居住环境和生活秩序。
着眼法治有序,推动社区规范化建设。强化制度保障,研究制定自治组织选举规程、社区议事协商基本规程、居民自治工作规程,有效保障基层大众公平公正参与社区居民自治。加强规范管理,指点社区推进居民自治章程、社区公约等软法建设,健全居民会议、居民代表会议、居民代表联系户等民主决策制度,完善居务公然、民主评议、财务和印章管理等民主管理制度。大力推行两簿一本(居委会工作簿、居务监督委员会工作簿,社区协商会议记录本),有效提升社区基础工作规范化水平。全面推行社区服务站设置规范、社区工作者行为基本规范等重庆地方标准,不断提高社区服务质量。
着眼德治有效,创新社区道德教育载体。大力宏扬中华传统美德,举办好邻居好媳妇孝善典型等评选活动,积极提倡构成社会新风尚。充分发挥居民公约规范公序、传承良俗、增进文明、促进和谐、服务自治等方面的功能和作用,在全市组织展开居民公约修订完善工作,着力在丰富约定内容、规范制定程序、健全执行机制、强化组织实行上下工夫,引导和培养居民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推动志愿服务提倡德治,每年市级财政拨付经费2000多万元用于扶持优秀志愿服务组织展开社区志愿服务,全市实名注册志愿者532万人,注册志愿服务组织3.5万个,打造出山茶花扶贫攻坚、全龄服务中心等一批志愿服务品牌。
深化3社联动
增强社区治理服务效能
重庆市聚焦服务居民需求导向,兼顾发挥社会气力在社区治理中的协同作用,深化以社区为平台、社会组织为载体、社会工作为支持的3社联动实践,社区治理服务效能明显提升。
推动社会气力组织化。制定大力培养发展社区社会组织的实行意见,建立社区社会组织分类管理制度,推行社区社会组织直接登记。加大社区社会组织培养孵化力度,鼓励依托街镇公共服务中心、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建立社区社会组织综合服务平台,支持有条件的区县设立社区发展基金会,助推社区社会组织蓬勃发展。截至目前,全市共建成市级社会组织孵化基地6个,区县级孵化基地58个,培养社区社会组织4278家。依托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全市建成社区社会工作室(站)2275个,渝中区、巴南区实现所辖社区全覆盖。
推动社区服务专业化。大力培养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以万名社工专才培养计划为抓手,依照城市社区配置2名以上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标准,针对性开展社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全市服务社区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突破3万人。面向社区工作者展开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鼓励社区工作者参加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考试,22个区县已建立持证社区工作者补贴制度。目前,全市社区社会工作服务已覆盖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矫治帮教等18个领域,实现了社会工作方法技巧与社区服务居民需求的有机结合。
推动服务供给项目化。将社区社会工作服务,和面向社区又未列入社区公共事务目录的事务性、服务性工作转化为社区治理具体项目,列入政府购买服务内容,由社会组织承接项目、社会工作者团队执行项目、社区组织发动居民评估项目,以全科+专科方式实现供需对接,满足居民大众差异化、个性化需求。近3年,市级累计投入资金6830万元,打造市级社会工作服务示范社区建设项目724个,带动区县投入1
.8亿元,实行社区社会工作服务项目1735个,社区社工服务虹吸效应正在构成。对宫颈糜烂最有效的药物
碧凯保妇康栓治疗效果
赤白带下用碧凯保妇康栓怎么样
保妇康栓 海南
保妇康栓对hpv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