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容消费暗藏重重“陷阱” 消费者几乎无法留取证据
小宁的美容消费过程堪称典型,免费领赠品变成了消费甚至强制消费。记者采访省城多名美容消费的投诉者,强制消费、无资质却做医疗美容项目、产品无中文标识来源不明成了重重“陷阱”。而对美容行业的监管,涉及卫计委、工商、食药监、商务局等多个部门,他们各自有分工,但多数市民并不了解,投诉的过程漫长。而更重要的是,有心设陷阱的美容店能留给监管部门的把柄少之又少,最可能涉及夸大宣传的过程,消费者几乎无法留取证据。
图片来源于网络
陷阱一:
赠产品赠体验最后还得自己埋单
免费的产品和体验让不少从未进行过美容消费的市民走进了美容院或者美肤养生会馆,市工商局相关工作人员提醒市民,这样的免费赠送最好不要相信,因为免费赠送的最后,多数还是通过各种方式让消费者买单,并且很可能难以维权。
市民小邹的经历与小宁类似,11月22日傍晚,她在二环南路旁的一家大型购物中心发传单,一家美容店的推销人员让她到地下一层的美容店里体验美容,而到店内做了一个脸部检测后,让她体验了一个面膜产品。“做面膜的过程中,就说我需要买产品,而且我一个人在那里,好几个人给我推销,心里还挺怕的。”小邹说,免费体验的面膜变成了收费200元,而产品则是130元,最后她花了330元才离开。“前后耗了两个小时,我并不想买,但是拗不过后来也同意买了,一开始价钱更高,因为我一直不买,店里的人给降了价。”之后,小邹向市场监管部门投诉,要回了130元产品,但免费体验的面膜只能退回一半的钱。
小邹说,她每次经过这个购物中心时,仍会有这家美容店的推销人员向她推销免费体验,而且每次的说辞都不一样,有的说自己每天必须推荐多少人,不推荐完就不能下班;有的说托人帮个忙,简单领个赠品就可以出来。
陷阱二:
做医疗美容项目实际并无资质
市民王女士通过团购网站在历城区一个小区内的美容店做了文身,但没过几天,文身就出现感染,发红变肿出脓,她也开始发烧。事后她才知道这家美容店并没有做文身项目的资质。而另一位女士在一家美容美发连锁店做头发时,却被推荐做除掉身上扁平疣的仪器治疗。
记者了解到,深入到真皮以下部位的美容应该属于医疗美容范畴,文眉、文眼、文唇线等尽管伤口很小,但都深入真皮以下,应当被认定为医疗美容,而一般的美容店只能做化妆或一般护理等保养方法的生活美容。市卫计委相关工作人员表示,做生活美容的美容店只需要取得公共卫生许可证,但是不能做医疗美容项目。而做医疗美容项目的,一般从名称上看就有医疗字眼。市民消费时,可以先辨别美容店内的资质证明,用到医疗器械和侵入身体真皮的美容服务,一定要到有医疗机构执业许可的地方做。 以上就是关于“美容消费暗藏重重“陷阱” 消费者几乎无法留取证据”的内容,希望大家看的开心,看的愉快,也希望大家能够积极的分享本网站,让更多的人看到本站的“美容消费暗藏重重“陷阱” 消费者几乎无法留取证据”内容,谢谢!